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过饮茶抗癌获奖人才

摘要 最近发现两个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人才的话题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小明对另外两个研究饮茶抗癌获奖人才的小学生比较感兴趣,于是收集了一

最近发现两个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人才的话题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小明对另外两个研究饮茶抗癌获奖人才的小学生比较感兴趣,于是收集了一份相关资料,为大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另外两个研究饮茶抗癌获奖人才的小学生站出来与大家分享。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这些奖项是如何评价的?

记者查阅历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中小学生“高中”科研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两个小学生以《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据项目介绍,以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为试验药物,在裸鼠肝肿瘤疾病模型中研究其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与的学生分别是初三和五年级。

“老鼠成果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昆明某研究所研究员告诉记者。

“游戏变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员黄告诉记者,之前有个朋友让他帮孩子参加这个比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孩子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完之后连说“太低了”。

“班主任给我看了之前的获奖项目,我惊呆了。很多项目至少只有硕士和博士才能完成。”黄说。

在云南建水县带过学生多年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学习非常复杂的导航系统,我相信没有专业人士的强力介入是做不到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审规则强调参赛者必须自己选题、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由参赛者自己构思和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比赛不仅要求学生在做项目时拍照留痕并保留信息,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回复环节。“答辩在封闭场地进行,除专家和参赛学生外,任何人不得入内。”崔说。

记者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多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和资质来看,鉴别参赛选手是造假、做自主研究还是借用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至于为什么评审专家未能发现部分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中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大赛主办方并未给予正面回答,仅表示“我们也提倡高校扶持年轻人,大手牵小手会对年轻人有所启发”。

为什么家长热衷于让孩子竞争?

为什么很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动用各种资源争取奖项?

记者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之前,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竞赛冠军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竞赛的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一所中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教育部已经完全取消了高考的各种竞赛

“孩子有什么奇妙的想法,就想鼓励他们创造条件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是,如果为了升学加分或铺路搭桥,甚至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必须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办方必须反思奖励标准和方法。大赛要注重对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考察,引导学生关注参与过程和体验,而不是只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认为,应完善回避制度,提高评审团的专业评价和筛选能力。此外,对于参评项目是否属于参与研究、独立研究、规范签名等方面也有更详细的规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