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的编辑按钮是对该平台未来的一次重大考验

Twitter似乎已经尽可能地添加了一个编辑按钮。编辑按钮偏向于透明度,为每条推文添加编辑历史记录和一条说明推文已被编辑的大通知。用户将只有30分钟的时间来编辑他们的推文,而且只能“几次”这样做。Twitter肯定会在其测试中密切关注这些数字,以确切了解推文的可编辑程度。它只适用于TwitterBlue的付费订阅者,而且测试将从小规模开始。Twitter对此非常谨慎,并且似乎已经落到了正确的位置。

Twitter是否应该有一个编辑按钮仍然是一个有趣和有争议的辩论。一些用户会滥用该功能,创建(或制造)病毒式推文,然后将其更改为许多用户看到的有问题的东西吗?完全正确。大多数人是否想要一个编辑按钮来做完全有效的、正常的、平台改进的事情?是的。Twitter能否在跟踪和减轻滥用行为方面做得足够好,以便绝大多数用户——他们只想纠正拼写错误、重新措辞被误解的内容、并随着事情的变化更新他们的推文——可以将其用于预期目的?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Twitter编辑按钮是最近Vergecast上的一个重要话题,您可以在上面或任何您获得播客的地方收听。

在过去的几年里,Twitter大大加快了其产品开发的步伐。该公司做出并兑现了一项承诺,即对其正在考虑和测试的内容更加开放。舰队将是巨大的,直到他们不是。空间是Twitter的未来,现在显然包括播客。Twitter似乎在时事通讯上全神贯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超级关注!推特商店!现在有了Circle,这是Twitter仅与您最亲密的朋友和追随者分享的功能。有很多东西,很难说Twitter到底有多在乎这些。

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件好事:十多年来,Twitter发展得太慢了,终于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布软件。但关于Twitter的事情是它不像其他社交网络。它更分散。许多人会在网站上嵌入推文;许多人使用第三方Twitter帐户;许多人将推文视为有线电视新闻的屏幕截图。当然,你可以嵌入Facebook帖子和TikTok,但Twitter作为互联网信息神经中枢的地位使得推文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风险更高。

Twitter最近推出的部分产品是改进自己的应用程序,以便更多人使用它,查看其中的广告,并在TwitterBlue上每月节省5美元。将更多辅助功能塞入其应用程序是一种经典的平台策略。但Twitter的文化影响力仍然远远超过该应用程序的实际受欢迎程度。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Twitter的影响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再次飙升。这意味着,要让Twitter真正制作出一项功能,它必须使其超出自己应用程序的范围。

总之,Twitter在这方面的记录非常糟糕。该公司一直声称要成为第三方开发人员的更好合作伙伴,但许多开发人员对Twitter多年来的行为感到厌烦,以至于他们不太可能立即接受Twitter的新想法。而且,该公司一直在构建和交付的大多数东西甚至在Twitter本身拥有的高级用户应用程序Tweetdeck中都没有。

应用程序和平台不支持某些功能或附加组件是一回事,但编辑按钮相当于对Twitter的核心单元:推文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一条推文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是不同的东西,这取决于你在哪里看到它,推特突然开始感觉像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

开发人员,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让您能够看到已编辑的推文有多么重要,我们已准备好通过TwitterAPI为已编辑的推文元数据提供读取支持。

如果Twitter的未来是作为一个协议而不是一个平台,那么这只会变得更加重要。(当然,与埃隆·马斯克(ElonMusk)有关的常见警告在这里适用——没有人知道Twitter的未来,一切都是混乱的,谁知道这一切都在哪里。)Twitter几年来一直在说它希望开发人员“在Twitter上推动创新的未来”,并重新思考从社区如何运作到算法如何运作的一切。Bluesky项目是在Twitter内创建的,旨在建立“社交媒体的开放和去中心化标准”,并且已经在开发可以更轻松地在平台之间移动帖子或参与的工具。

Twitter正试图在编辑按钮上吸引开发人员,这是令人鼓舞的。“我们知道看到编辑的推文对你来说有多么重要,”其Twitter开发帐户周四发推文说,“我们准备通过TwitterAPI为编辑的推文元数据提供阅读支持。”这对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他们肯定会对编辑按钮的使用方式感到好奇。但Twitter还继续说这只是一个测试,追逐每一个Twitter测试都是对任何开发人员时间的危险使用。

Twitter似乎很可能会跟进并最终广泛发布编辑按钮。正如该公司喜欢提醒我们的那样,多年来,它一直是Twitter用户中请求最多的功能,而且肯定大多数请求者不希望该功能因为引起混乱或比特币诈骗的原因。如果它真的来了,它会改变Twitter,因为它改变了推文。它将改变Twitter应用程序之外的事情,无论公司是否准备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